本報訊 7月27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在原《河南省老年人保護條例》的基礎上,時隔28年后新修訂頒布的老年人權益保障地方法規,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惠及河南1500多萬老年人。當天下午,省民政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相關情況進行說明。
據省民政廳副廳長孟令武介紹,我省自1998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760萬,占常住人口的17%,2050年將達到3200萬,占常住人口的33%。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條例》共八章60條,從家庭贍養與扶養、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社會優待、參與社會發展、法律責任等方面作了規定。值得關注的是,《條例》在借鑒外省市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多項符合我省實際、具有河南特色的創新條款。
《條例》中規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老年人信息服務平臺,做好老年人調查統計、檔案記錄和服務工作,并確定專門人員負責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在家庭贍養與扶養方面,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對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家庭成員應當經常探望;對未經常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員,養老機構可以向該家庭成員或者其所在單位、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提出建議,督促其前往探望。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
在社會保障方面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有條件的地方應當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等適合老年人的保險產品。在全省實施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
涉及計劃生育與“獨子老人”,《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對符合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條件的老年人,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獎勵扶助。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老年人住院治療期間,其子女所在單位應當給予每年累計不少于20日的護理假,護理假期間視為出勤。
在養老服務工作方面,《條例》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融合發展。衛生健康、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促進醫養結合,支持醫療機構依托自身優勢興辦養老機構,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依法設置醫療機構。每個省轄市、縣(市、區)至少建立一所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新建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每百戶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的標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配置養老服務設施。
《條例》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托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在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失獨、高齡等老年人服務需求前提下,可以有償為其他有養老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公共養老服務設施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不得改變用途或者拆除;經批準改變用途或者拆除的,應當先行補建,補建不得低于原有規模和標準。
孟令武表示,省民政廳將貫徹落實《條例》規定,強化政府托底保障職責,持續加大投入,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加大健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增設老年服務管理、社會工作、醫療保健、護理康復、營養配餐、心理咨詢等涉老專業學科點。依托現有職業院校和企業資源,推動在大中城市建設一批養老護理職業培訓實訓基地。探索建立養老服務人員激勵機制,加大職業培訓、崗前培訓力度。(記者 陳微嫻)